1. 首页 >> 百科知识

(四讲四有演讲稿)四讲四有演讲稿带事例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做一个有政治、有信仰、有规矩、有纪律、有道德、有品行、有奉献、有实绩的合格党员”的要求。《学习边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四篇讲稿和四篇演讲。

日前,中央办公

厅印发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座,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旨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讲政治、有信仰、守纪律、守规矩。合格的奉献型、成就型党员,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贡献。

“学两件事,做一件事”就是学习。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自觉尊重党章,遵守党规,学会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确立行为规范;学习系列重要讲话,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和行动。总的来说,引导党员通读和熟悉党章党规,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弄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把握共产党员为民做事的标杆和底线;引导党员理解和掌握系列重要讲话,就要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从而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学两件事,做一件事”就是去做。党员的资格标准是具体而明确的。利用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真正引导党员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弱化、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弛等问题。做到边做边学,达到“学有所成”、“做有所用”的目的。

“学两件事,做一件事”是改变的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着力问题查摆,纠正问题,端正思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找准主次,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问题,先重点整改什么问题,排出任务书,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对要解决的问题细化整改内容、整改步骤、整改措施,确保整改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解决一个问题,要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伤”的魄力,以踏石留印的作风整改。

“两学一做”就是你做的。学习教育的重点和落脚点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教育将引导党员具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责任,把学习教育与当前决胜小康、推进“四个全面”、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先做事、后实干、兴省,两手抓、两不误,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

“两学一做”不是活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方法措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分类指导,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有空余地,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党委(领导班子)要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激发党员进取精神,努力成为“四讲四有”优秀党员,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前两天,中组部下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理念和信念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从政为官的灵魂,是成就事业的动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能给人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和不竭的动力;它能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始终与党同舟共济,把个人前途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如果抛弃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堕落,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历史证明,有些共产党员,如果不注意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落在形势的后面,就会丧失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定正确的理想和观念,才能进一步提升精神境界。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超越自我,关注大局,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想大事、谋大局、干大事,不计个人名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许多新变化,国际环境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改革发展面临诸多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是我们党面临的两大课题。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破除马克思主义不再适用的“过时论”,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摆脱共产主义遥不可及的“模糊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摆脱对社会主义有怀疑的“动摇论”,树立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经得起风浪考验,振奋革命精神,发扬光荣传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道德品行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做人之本,成事之道,为官之本,做人之本。古人云:“德乃帅才。”德才是衡量和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其中品德是第一位的,品德比能力更关键。领导岗位只有德占,领导干部必须有德。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开始逐步堕落,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加强干部的道德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干部,就要启迪党性觉悟,净化灵魂,提高境界,打牢做人为官的思想基础。

共产党人的崇高道德情操和精髓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本质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服从大局,自我牺牲,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开拓进取,纪律严明。“勿以小恶而为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按照共产党人的标准,在生活和工作中做表率。干部要认真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在小节面前控制好自己。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跌跌撞撞。另外,干部平时要谨慎独立,也就是自律,也就是加强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做到有所创新,知行合一。

今年,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Xi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务实创业、务实做人。“三严三实”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自律自省等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加强自身修养的要求。因此,遵守“三严三实”并使之有效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修养。

四讲,道德与品格四讲。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座暨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做合格党员,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知行合一,讲政治、有信仰、守纪律、有道德、有品格、有奉献、有操守。

中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系统的道德要求,这体现在儒家思想中。比如《中庸》强调“亦道者,须臾不可离;可以脱离道。”这里的道不仅仅指道德,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治国之道,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国家治理之道,而这个“道”并不是道德修养的“道”;二是儒家君子应该恪守的道,主要指道德修养。所以,道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君子之身。如果你今天在这里不遵守这一行为准则,你明天在那里也不会遵守。人多的时候做一件事,人少的时候做另一件事。这是不行的,所以不可能有自己的方式。

“所以,君子慎其所未见,畏其所未闻。不见其隐,不露其露,故君子慎之。”因为“道是一刻也离不开的”,君子特别害怕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那么,要体现道,关键是要体现在“看不见,看不见”这样一个小而看不见的地方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的儒家传统非常重视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约束。《大学》说:“所谓诚,不自欺。如果臭,如果淫荡,这叫自谦。”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关键是坚持自己的真心,不欺骗自己。有些东西不是给别人看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要做对的事情。比如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而不是难闻的气味,这是人的天性。但是对于道来说,如果我们把它当作自然,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那就错了。不能像“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小人。”见君子然后烦。掩盖它的不好,但它的好。“君子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小人则不同。小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做坏事,但是遇到君子,又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所以把不好的地方掩盖起来,突出自己的优点,这可能就是伪装的优点。《大学》中指出:“人看自己的肺和肝是没有好处的。这叫中有诚,外有形,君子一定要慎独。“换句话说,外人可能看不到坏事,但归根结底,他们做坏事也骗不了自己。所以,最根本的不在于外在如何,而在于中间真诚,有一颗适当的心,这样才是外在。

中国的儒家传统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道德修养特征。西方强调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制度。个人只要不做坏事,除了法律禁止的坏事,什么都可以做。中国不一样。中国强调个人的行为准则不受外物的约束,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个人的内在本质,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和自我约束。但同时,不要把中国和西方对立起来。好像西方强调用制度来管人,中国只强调用道德来管人。西方强调不要让人做坏事,而中国强调人人都应该是圣人,这是不正确的。西方虽然更强调法治,但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_ _ _ _文化,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中国虽然更注重道德,但也有法律文化,有很多制度约束从皇帝到普通百姓的每一个人。中西方的区别主要在于量的区别:中国更强调个体道德,西方更强调外在的制度约束。所以,不要总把中国和西方割裂开来。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特点。

很多儒家理论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孟子曾说:“养心不擅情欲。”任何时候,你的心最重要。曾国藩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写下了著名的“每日四课”,即慎独、敬人、求仁得志、苦学。谨慎是基础,其他三个是枝叶。曾国藩的遗嘱里有一句话“慎独即心安,恭敬即强”。可见,用一句话概括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独。谨慎独立,就是一个人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有完善的价值体系,要有坚定的信念,同时要自律,永远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杨振雀进的故事可以很好地展现这种儒家传统。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名叫岐伯。他是东汉弘农县人。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转移到东莱太守路,经过昌邑时,昌邑让王米感谢杨真的推荐,并在深夜送他10斤黄金。杨真看到金子非常生气。他说:“故人知君子,而你不知故人。为什么?”意思是我之所以向朝廷推荐你,让你做官,是因为我了解你的性格,认为你可以担当重任,所以是“故人知故人”,故人指的是杨真本人,而王米是“君子不知故人”。然后王米说:“无知黄昏。”意思是晚上没人知道,就收黄金吧。杨震也说:“天知,地知,我知,我知,何为无明!”王米听后羞愧地离开了。杨震是在强调,你给我十斤黄金,两个人都在做坏事。既然两个人都知道这是在做坏事,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这体现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他要一直按照自己的节操做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看过四讲四讲有德有品行的人还会读:

1.用道德和行为说话。

2.讲道德,讲品行,做一个有知识,有合格品德的人。

3.讲道德品行,做一个有合格品德的智者,经历6篇

4.6名党员关于道德和行为的发言。

5.道德+品行+有合格品德的理解。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